标题摘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来源:中国人大网 | 作者:来源/中国人大网 | 发布时间: 2024-04-30 | 36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 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第三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科学技术发 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第四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加强对传统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妇幼卫生保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第四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体育事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的体质。

 

第四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展和其他地方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

自治区、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和国外进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第四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管理流动人 口的办法。

第四十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

第四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并对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

第四十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 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第四十八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

第四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 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 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