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周恩来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提倡秀才班子多读书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学习时报 | 发布时间: 2021-04-01 | 3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3月2日的读书小组会上,周恩来对这次学习作了总结,又一次讲到了学习的方法问题。这次发言,进一步明确了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即是马列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的、分析的态度和方法。

  “提倡秀才班子多读书”

  为了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周恩来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1963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要求各部部长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他说:“不读书不行,不然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提高认识水平不是毛主席一个人或党中央几个领导人的事情,必须大家的水平提高才能前进。”就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秀才班子多读书”的思路,他说:“现在每个部里都有一个秀才班子,叫做政策研究室。他们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年龄不过三四十岁。我们读书,也要让秀才班子多读书,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我们工作有好处。我们每天要处理日常事务,管政府工作的都有一个‘门市部’工作,不管不行。现在各个部里都自己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处理错了也不好,党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政策水平,我们自己读书,要提倡秀才班子读书,学习政策,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丰富我们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的队伍。这一点重要,因为我们总结东西不能随随便便的,因此,需要提一提。”

  周恩来强调对理论必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如果只是东一点,西一点,这叫作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算不得学问。为了达到这一点,周恩来提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周恩来还强调“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说,不要只读书本,更要重视“无字句处”即在实践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周恩来自己就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把坚持“向群众学习”、“注意调研”等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生活原则。

  1959年3月18日,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中写道:“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多为后代着想,多向青年学习。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前进啊!” 他要求邓颖超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早在少年时期,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语,鼓舞了无数的青年志士为祖国的独立去拼搏。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崇高抱负也同样在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去不断奋斗。

  • 评论
提交